武松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时间:2025-11-13 21:23:19
武松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等。

  武松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1

武松是个很出彩的英雄,起码在《水浒传》里是,起码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活得快意恩仇,潇洒。但其实也是粗线条的人。

武松起码不是个细腻的人,没有宋江的城府心机,没有林冲的患得患失,没有杨志的始终活在祖先的阴影里。有的只是武松的极度草根出身。

武松是个铁杆直男,柴进收留了他,可他喝醉逞强,打了庄客,久而久之,柴进渐渐冷落了他,可并没有赶走他。

对于一个寄人篱下的人来说,应该是要怀感恩之情的。

可武松并没有,见到宋江后第一时间就抱怨起柴进不是东西。想必之前这些话并没有少说。

武松打虎,当了阳谷县都头,算是吃了公家饭,恰巧碰到了久别的大哥。应该算是武松少有的温情时刻。可偏偏嫂子是风骚寂寞难耐的潘金莲。

潘金莲勾引武松不成,就只好被西门庆勾引,结果亲爱的大哥被奸夫淫妇设计毒死了。

武松回来知道了实情,告到官府不管,那就自己做主。在武大灵前杀了潘金莲,而且是剖肝挖心的那种,末了还把潘的头颅割下来,真是极度血腥,儿童不宜。

  

比对待老虎还残忍。接下来更是冲到狮子楼,干掉了西门庆,算是报了杀兄大仇。直截了当,丝毫不拖泥带水。

遇到了金眼彪施恩,对武松好吃好喝好招待,看得起武松,那就没说的。不问青红皂白就把蒋门神一顿臭揍,夺回了快活林的收保护费的权力。

其实施恩,蒋门神,包括后面的'张督监,都是一路货色,不过是黑吃黑罢了!

如果把施恩换成蒋门神,那武松是不是也会醉打施恩呢?有可能!

就从后来张督监收买武松人心的过程看,这个时候的武松更像是一个打手或者马仔,谁对他好就替谁卖命,没有根本的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

武松血溅鸳鸯楼,杀掉蒋门神和张督监和一干谋杀他的人,也算以牙还牙。但杀掉张府其他的下人婢女就是滥杀无辜了,张督监犯的罪与他们何干呢?

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其实是充斥着暴力血腥的。后来武松被狗咬和在征方腊过程中被断一臂也算是对武松的一种惩罚。

虽然武松杀的人有该杀的但也有不该杀的,所以作者虽然给他一个残疾的结局,但对于武松而言也是算善终了。

  武松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2

行者武松在《水浒传》中有两个形象,一个是江湖好汉,另一个则是行者武松。

江湖好汉中的武松,还有另外一个分身,那就是被孙二娘麻杀的神秘头陀。因而,武松的性格具有多重性,归纳起来,就是“酒色财气,便要杀人。举起屠刀,立地成佛”。

说武松成佛,并不是因为他在六和塔出家,这是续书《征四寇》瞎说的,不是《水浒传》中的行者武松。

武松的故事在施耐庵的笔下还没有写完,七十回书之后,才有鲁智深、武松成就佛道两家正果的真故事。本文将以七十回《水浒传》的故事及隐写伏线,揭秘武松的性格特点。

酒色财气,便要杀人

这八个字出自龚开《宋江三十六人画赞》“行者武松”的赞词,施耐庵以此为蓝本,千真万确地写了一个“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江湖好汉武二郎。江湖上的武松性格刚烈、快意恩仇。

但是,这不是武松的性格特点,他不是嫉恶如仇的侠义英雄,武松的性格是龚开所说的这八个字。武松就是一个酒色财气之后,就要大开杀戒的江湖草莽,妖魔好汉。

施耐庵以“酒色财气,便要杀人”这八个字,塑造了一个江湖好汉。

武松在柴大官人庄上见到宋江时就自我介绍: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这段话是江湖武松的行为总括,也预示了“酒色财气,便要杀人”就是武松的性格特征。

书中交代,武松初到时,柴大官人也给予了厚待,但武松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凡有不到之处,武松挥拳便打。此时的武松只是打人,并没有杀人,因而,属于酒后无德,与“色、财”这两样还不沾边。

离开柴大官人之后,武松便开了挂,“酒色财气”一样不少,因这四个字总共杀了二十二个人。

武松杀的第一个人就是潘金莲。书中写道,武松杀人之前,先叫士兵买了一个猪首、一只鹅、一只鸡、一担酒,请来了开银铺的姚二郎姚文卿、开纸马铺的赵四郎赵仲铭、卖冷酒店的胡正卿、卖餶飿儿的张公,“酒色财气”全部到齐,武松便大开杀戒了。

杀了潘金莲,武松提着人头来到了狮子桥下的狮子楼,杀了正在喝酒的西门庆。

施耐庵即便不以武大郎的四位邻居暗示,这段故事自始至终都与“酒色财气”有关。潘金莲曾给以酒色撩拨武松,西门庆以银子贿赂王婆,喝酒时勾搭上了潘金莲,武大郎含冤断气,武松伸冤出气,都是围绕“酒色财气,便要杀人”展开的故事。

孟州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同样是以龚开所说的八个字为线索,武松在这里总共杀了十九个人。

武松受孟州城最大的黑帮头子施恩的蛊惑,前去快活林打蒋门神。武松“无三不过望”,一路喝酒,到了快活林,先打了蒋门神的小妾,再打了蒋门神本人。武松打伤了蒋门神,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书中写道:

自此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利息,各店里并各赌坊兑坊,加利倍 送闲钱来与施恩。旋恩得武松争了这口气,把武松似爷娘一般敬重。

“酒色财气”全部到齐,但武松这回没有杀人,施耐庵憋着大招呢。

因为“酒色财气”出现,武松杀人就是必然的了,所以,大闹飞云浦杀了四人之后,武松又潜回都监府,在鸳鸯楼喝酒的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一起命赴阴曹地服。

  

然后,无论良贱,遇见就杀。杀到第十二人时,原本就准备罢手了,武松却又折回来,搜出三个妇女杀掉了。

血溅都监府府,武松总共杀了十五人,其中有九个是妇女。这场灭门屠杀,起因是蒋门神串通张都监诬陷武松。中秋之夜,张都监请武松喝酒,以养娘玉兰迷惑武松,又以一箱金银诬赖武松做贼。

武松在飞云浦就立誓“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恨气!”杀了张都监满门,武松还带走了一包银酒器。

武松做了行者之后,只杀了一个飞天蜈蚣王道人,同样与“酒色财气”有关。

所有喜爱武松的读者,都认为武松的性格是心思缜密、快意恩仇,其实,武松的这些性格都是因为“酒色财气”才形成的。

酒是武松的胆,一身神力就是因为酒才爆发出来的。色与财是激发但胆魄之媒,气则是武松杀人的目的,不为除暴安良,只为胸中的酒色财气。

汝优婆塞,回归本尊

《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武松的赞诗总共有四句: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便要杀人。

优婆塞,出自佛教《优婆塞戒经》,指的是在家信佛、行佛道并受了三皈依的男子。北宋时期,对出家人的年龄有严格的限制,而且,必须先在家带发修行,习学佛经。到了一定的年龄,参加官府考试 ……此处隐藏2500个字……金兵。

两个武松合二为一,才是真正的梁山英雄,天伤星行者武松。

从夜夺曾头市的故事中,似乎可以看到施耐庵伏藏的“番王”就是金国王子,也就是完颜阿骨打的次子“金二”斡离不(完颜宗望)。

《水浒传》中伏藏了“宋金海上之盟”的历史,北宋在重和元年(1118年)启动了这个盟约,与金国夹攻辽国。宣和三年时,斡离不率领金兵大举进攻辽国,很快就灭掉了契丹。

金兵灭掉了辽国,北宋却打不下幽州,金国由此看到了北宋的孱弱,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两路发起灭宋之战。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斡离不围攻汴京,掳宋徽宗、宋钦宗北上,父子皇帝在五国城坐井观天。这段历史,就隐藏在九天玄女庙的“二龙戏水”之中。

靖康二年六月(此时,北宋已亡),斡离不病故。《水浒传》故事肯定要写到这个时候,以照夜玉狮子这个伏笔来探轶,梁山将与斡离不有一场大战,其情形与也夺曾头市相仿,番王斡离不中了伏击,只身逃窜,因惊吓、羞愤而卧病不起,随之一命呜呼。

行者武松曾经杀番王,他会不会与石秀一道,大战金国王子呢?

  武松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3

俗语说:马上林冲,马下武松。

这句话用来形容武松武艺高强,名副其实。武松的徒手厮杀、搏斗之功夫,在水浒中数一数二。即使是梁山马军五虎将,跟武松徒手格斗,胜算的把握也不大。

原因何在呢?

一是因为武松身材高大、魁梧,典型的山东大汉。

民间说:身大力不亏。现代体育竞技,也是按体重分级别,假如让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与一个体重100公斤的人比赛,既不合理,也不公平,体现不了平等竞争的体育精神。所以武松在个头上占优势,打起架来肯定不会吃亏。

二是因为武松少年时在少林寺学艺八年,拳脚功夫了得,身体捶打得皮实耐摔,贴身肉搏,是他的强项。如果没有这些优势,他也打不了老虎。反过来说,武松能打死老虎,也印证了他的徒手肉搏功夫高深。

但是上了马,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武松并不擅长马战,他的兵器——雪花镔铁双刀也是短兵刃,在马上没有优势。武松上了马,肯定打不过林冲,甚至他连王英都打不过。

除此之外,武松狠,做事绝,心肠硬,没有同情心。这也是他屡次能在逆境中死里逃生的原因。

实际上,武松也是作者施耐庵着力描写的一位江湖好汉。在整部水浒传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足足有767位,但占据施大爷笔墨最多的就是武松。由此可见,施耐庵是倾心塑造一个打虎英雄的形象,用尽心力来刻画武松。

《水浒传》一共120回,而有关武松的章节就占了10回。从这个角度说,武松可谓是梁山第一好汉。

然而,抛开武艺不谈,在其他方面如人品、性格、忠义等,武松又如何呢?

答案仅有四个字:一塌糊涂!

武松真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其人品、为人处世、做事风格等,都值得商榷。真的是配不上“打虎英雄”四个字。

武松性情暴躁,一言不合就挥起拳头。这种人往往遇事冲动,不计后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容易激情犯罪。

书中,武松的出场是与宋江在柴进府上无意中邂逅。宋江落魄柴进府中,柴进悉心照料,酒菜伺候。宋江微醉,要上厕所,柴进令一庄客,提着一盏灯引领着宋江去茅房。宋江此刻有八分醉,脚步踉跄,摇摇晃晃地,一不小心踩着了走廊下一个在烤火的大汉。

只因天气寒冷,那大汉正害着疟疾,将碳火放在一把铁锹上,正哆哆嗦嗦地烤着。宋江脚步趄趔,一脚踏在铁锹柄上,碳火弹起,掀翻在那大汉脸上。那大汉大怒,一跃而起,左手薅住宋江的衣领,右手挥拳便打。同时嘴里骂到:“你是什么鸟人,敢来戏弄我?”

这个大汉不是别人,正是落难后逃到柴进府上避祸的武松!

请看,宋江不小心踩着碳火碰了武松一下,武松不问青红皂白就开打,都没给对方解释道歉的余地。武松是聪明之人,庄客打着灯笼头前带路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物,焉能挥拳动粗呢!可见,武松性格暴躁,容易冲动,一点小事都会引发事端。搁现在,那就是寻衅滋事啊。

而他是如何躲避在柴府的呢?原来,这也跟武松的暴躁脾气有关。武松在家乡清河县,也是有职业的人,书中虽然没具体指出武松是干什么的,但他酒醉后与看守机密房(相当于县档案局或资料室)的人相争,没说两句话,武松挥起拳头便打,一拳就将对方打得昏迷不醒。

既然对方是公务员,作为同事的武松,起码也是个吃公家饭的人。但同事之间起纷争,闹点矛盾,那是很正常的事,勺子哪有不碰锅盖的!没什么深仇大恨的,但武松一言不合就动手,而且不知轻重,一拳就将人家打昏迷,足见武松不是啥善良之辈,更不能容忍,是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人。

  

武松不懂得感恩,不知回报,只能他负别人,别人不能负他,否则就大开杀戒。

武松落难柴府,柴府起初也是酒肉款待,殷勤伺候,但武松的本性差,品质不好,刚开始还本分一点,但时间一长就原形毕露。只要喝醉酒,就闹事,庄客有一点照顾不周,武松又骂又打,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似的。所以时间一长,柴府上下没一个人说他好,而柴进还算厚道,并没有赶他走,只是待遇上有所降低了,否则武松也不会住在屋廊下。

按说,你武松是来避难的,在家乡打死了人,犯下命案,有一个人、一个地方肯收留你,那还不感恩戴德,小心翼翼地做事,还好意思喝酒闹事?但武松不改本性,依旧如故,所以惹恼了所有人。

武松要打宋江时,庄客急忙制止他,告诉他说:“不得无礼,这是大官人的亲戚。”而武松竟然大言不惭地分辩道:“我刚来时也是亲戚,也曾厚待我,如今却听你们胡诌,这么冷淡我。这真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啊!”

看似好兄弟,实则是各怀鬼胎

你看,武松不懂人情世故,人家柴进又不欠你的,你也不是柴府的至亲好友,只是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柴府能收留你就是天大的恩情了,还嫌人照顾不周,难道你是柴家的长辈吗?

武松心口不一,道貌岸然,由此害死了哥哥武大,也害了潘金莲和他自己。

武松对嫂嫂潘金莲真的是没有一点意思吗?全是潘金莲的自作多情?其实不然,细读原著,发现武松对金莲是有意的,否则金莲是一个女人家,哪里会如此主动呢?那是几百年前的宋朝,不是现在,男女一样,女孩子都大胆主动,不会扭扭捏捏。

武松是欲擒故纵,内心很矛盾。诚然,潘金莲的漂亮妩媚令他心动,但叔嫂之间的人伦障碍,又使得武松踌躇难决,毕竟是自己的亲嫂子,而哥哥武大又待自己恩重如山,长兄为父,武松爱惜自己作为侠客的羽毛,自然是难以逾越这一步。

问题是,既然是看在亲哥哥的面子上,那就当断则断,切勿藕断丝连,一开始就不要给潘金莲留下念想。

但武松却不是这样做的,他对潘金莲崇敬的眼神很受用,对金莲一口一个“叔叔”很受用,对金莲崇拜的目光很受用,所以他对潘金莲欲拒还迎,犹犹豫豫,让潘金莲产生了误判,始终摸不透他的真实意图。

而当金莲下定决心向他敞开心扉时,武松不仅拒绝了,还拐弯抹角地骂人,这让潘金莲既吃惊又羞愤,最终恶语相向。

《武松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